校园是师生学习、生活的重要场所,交通环境虽相对可控,但人流密集、交通工具多样(步行、自行车、电动车、机动车等)仍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。为保障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,营造有序、安全的校园交通环境,保卫处特此发布以下交通安全提醒:
一、步行安全:“慢一步、看两边、守规则”
步行是校园内最普遍的出行方式,尤其在上下课高峰时段,教学楼、食堂、宿舍周边人流密集,需格外注意:
一是不做“低头族”。行走时不玩手机、不戴耳机听高分贝音乐,避免因注意力分散忽视周边车辆或行人,防止碰撞、摔倒。
二是走指定通道。校园内设有人行道、步行小径的,需优先走专用通道;横穿道路(尤其是有机动车通行的路段)时,务必“一停二看三通过”,确认无来车后快速通过,不追逐打闹、不随意横穿。
三是避让交通工具。遇到自行车、电动车、机动车时,主动避让,不与车辆抢道;在路口、拐角处放慢脚步,警惕“视线盲区”(如树木遮挡、车辆转弯盲区)。
四是特殊天气防护。雨天、雪天路面湿滑,需穿防滑鞋,放慢行走速度;大风、大雾天气视线受阻,可佩戴反光标识(如反光挂件),提高自身辨识度。
二、非机动车安全:“合规骑行、不抢速、不违规”
自行车、电动车是校园内常见的代步工具,骑行时需严格遵守校园交通规则,兼顾自身与他人安全:
一是车辆合规,先“体检”。电动车需符合校园管理规定(如登记备案、限速标准、办理通行证),禁止私自改装电池、提速,避免电池短路引发火灾或因车速过快失控;骑行前检查车辆刹车、车铃、轮胎气压,确保刹车灵敏、车铃能正常警示,故障车辆不骑行。
二是骑行守规,不“任性”。限速行驶:校园内非机动车限速通常为25公里/小时,不得超速行驶;上下课高峰、人流密集区需减速至“能随时停车”的速度。
三是不违规载人载物。自行车禁止载人,电动车不超载(限1人),避免因重心不稳翻车。
四是不逆行、不抢道。按校园交通指示方向骑行,不在人行道、步行楼梯骑行,不与机动车、行人抢道,转弯时提前打手势或鸣铃示意。
五是停放有序,防“隐患”。车辆停放在指定的非机动车停车区,不占用消防通道、应急出口、人行道、宿舍门口或教学楼门口;电动车充电需在校园指定的充电棚(配备消防设施),禁止推回宿舍、楼道充电,避免电池过热引发火灾。
三、机动车安全:“降车速、守限行、让行人”
校园内机动车(教职工车辆、公务车辆、外来访客车辆等)需严格遵守校园交通管理规定,优先保障行人安全:
一是严格限速,不“超速”。校园内机动车普遍限速30 公里 / 小时以下,经过教学楼、宿舍区等人员密集区域时,需降至 10 公里 / 小时,随时准备停车。
二是遵守限行,不“违规”。礼让行人,不“抢行”:遇到行人横穿道路、走在机动车道(尤其学生上下课高峰)时,必须停车礼让,不鸣笛催促;停车时不占用人行道、非机动车道,不堵塞消防通道。
四、特殊场景安全:警惕“易忽视风险”
上下课高峰:教学楼、食堂周边人流、车流叠加,步行者不扎堆、不并排占用通道,骑行者不穿插人流,机动车不强行通过拥堵路段,耐心等待。
一是夜间出行。夜间校园部分路段光线较暗,步行者尽量走光线充足的主干道,避免走偏僻小路;骑行者可开启车辆灯光(如电动车大灯),机动车需开启近光灯(不使用远光灯,避免晃眼)。
二是校园施工区域。遇到道路施工(如修路、维修管道),需绕行施工围挡外的临时通道,不翻越围挡、不靠近施工区域,防止高空坠物或地面障碍物绊倒。
三是节假日出行。开学、放假、法定节假日期间,校园门口、停车场周边车辆密集,行人需走斑马线,乘车时在指定区域等候,不随意拦车、不横穿车流。
五、应急处理:牢记“安全第一,及时求助”
若发生轻微碰撞、刮擦,双方需保持冷静,优先确认人员是否受伤,再协商处理;若出现人员受伤、车辆严重损坏等情况,需立即:
一是拨打校园报警电话。呈贡主校区:保卫处值班电话65911110 派出所报警电话67466110。一二·一校区:保卫处值班电话65516033 派出所报警电话65322631。
二是拨打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和急救电话120。若有人员受伤,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,避免随意挪动伤者(除非有专业急救知识)。保护现场,在事故周边放置警示标识(如三角警示牌、书包等),防止二次事故。
校园交通安全需要全体师生共同维护,既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他人负责。希望大家时刻绷紧“安全弦”,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,让有序出行成为校园里的一道文明风景线!
保卫处
2025年9月29日